民建聯與發展局會面,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優先,嚴格審批輸入外勞
- 民建聯
- 9月1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2025年9月19日
民建聯今日(9月19日)與發展局會面,就加強建造業本地培訓、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及嚴格審批輸入外勞,提出多項具體政策建議。與會者包括民建聯主席陳克勤、立法會議員顏汶羽、何俊賢及劉國勳。
目前,各行業正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其中建造業預計至2027年將缺少約4萬人。會議期間,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表示,當局將堅守本地工人就業優先原則,並指出近期建造業失業率上升,主要是因私營工程量下降。目前,約有8,000個獲批且仍然有效的輸入勞工配額,主要涵蓋空調製冷設備技工、泥水工及消防設備技工等工種。林智文強調,除非有特殊原因並獲當局批准,否則聘請本地及外勞須遵循「二比一」比例規定。此外,林亦強調輸入勞工計劃僅限於技術工人申請,普通工人則不在此列,以保障基層工人的就業機會。針對近期失業的普通工人,當局承諾積極統籌業界,加強向他們宣傳培訓計劃,並提供津貼,鼓勵其接受培訓轉型為技術工人。
面對持續上升的失業及就業不足數據,民建聯樂見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宣布將以試點形式推行「分階段開發」模式,在參考內地「1.5 級開發」概念,容許初期先建設和營運具先導性的低密度設施,藉此吸引企業進駐,料可加大北都的工程量,創造就業機會。就此,民建聯建議當局須根據勞動市場情況,動態調整各工種的輸入勞工配額,並敦促政府盡快公佈人力需求推算,及綜合考慮失業率及整體經濟表現等數據,針對失業率較高的建造工種,收緊甚至暫停輸入外勞,確保上述工程本地工人可優先獲聘。
此外,特首日前宣布將額外預留300億元,於未來兩至三年增加工程項目開支,以推動經濟發展。民建聯希望政府盡快推動及開展相關工程,為本地工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緩解私營工程量減少導致的「無工可做」問題。民建聯將繼續主動與當局聯繫,提出迫切需要的民生工程項目建議,讓本地工人及市民共同受惠。
民建聯與發展局反應上述建議,希望滿足業界人力需求的同時,堅守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原則。

傳媒查詢: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人力事務發言人 顏汶羽 6600 251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