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烏蛟騰抗戰電台遺址揭碑,青年宣誓傳承抗戰精神

已更新:1天前

2025年5月26日


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香港薪火社團總會日前於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園合辦「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電台遺址」標誌牌豎立儀式。見證嘉賓包括中聯辦廣聯部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愛國主義教育小組組長李慧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陳勇,全國青聯委員、新社聯理事長譚鎮國,廣州市政協常委、香港廣州社團總會會長黃俊康等。近百人齊聚碑園,共同緬懷英烈事跡,傳承抗戰精神。

儀式在國歌聲中啓動,在李慧琼帶領下,全體默哀獻花,青年學生則於碑前莊嚴宣誓:「牢記先烈的豐功偉績,傳承偉大的抗戰精神,青春生生不息,奮鬥永不止步,為祖國和香港未來貢獻全力!」李慧琼強調,铭记抗日历史、缅怀先烈具有重要意义,將激勵更多青年增強國家認同感。陳勇倡議大力發展「紅色旅遊」,活用歷史遺跡開展愛國教育,引導青少年感悟先輩奮鬥精神。

1941年香港淪陷後,八路軍駐港電台撤至東江游擊區。次年4月,電台轉移新界石水澗村,作爲隱秘山村裏的唯一一戶人家,村民林戊、林傳叔侄擔任游擊隊交通員,冒死運送物資。彼時中共南委六座電台全數癱瘓,唯獨石水澗的電台與延安黨中央保持聯繫。1943年2月電台撤離後,日軍循遺留電池線索追查,村民林生(林傳兄長)遭酷刑逼供至死未泄密,成為港九大隊115名烈士之一。


活動中,中學生陳奕杭深受感動,意識到要更加珍惜今日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理大學生黎胤祺分享參觀內地抗戰紀念館的經歷,直言「參與默哀活動後心情十分沉重,對先輩的犧牲與奉獻有了更深的感觸。」。烏蛟騰村村長李世藩在抗戰中犧牲,其孫女李妙玲也到了現場,她表示如今政府愈發重視這段抗日歷史,讓烈士家屬們倍感欣慰,「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這段歷史,珍惜今天的繁榮安定。」。

該活動參與協辦團體包括,香港湖南青年會、豐年服務中心、明愛馬鞍山中學、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香港工商總會青年網絡等。





Comments


訂閱《建聞》電子版和其他電子資訊

您已成功訂閱

  • Facebook
  • Youtube
WhatsApp Image 2022-07-21 at 10.55_edited.jpg
wechat.jpeg

 3582 1111

香港北角英皇道83號聯合出版大廈15樓

© 2024 by the DAB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