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經濟發展聯盟舉辦圓桌會議,探討「迎接高齡化,推動銀髮經濟——從退休規劃到消費轉型」
- 民建聯
- 4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2025年9月29日
為響應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成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民建聯「銀髮經濟發展聯盟」今日舉行圓桌會議,「聯盟」召集人兼立法會議員李世榮表示,會議上各嘉賓都針對高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以及銀髮經濟的發展路徑進行交流和討論。是次會議出席者包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科院副院長(科研)、大灣區研究中心(GBA Cluster)主任、公共及國際事務系教授王小虎、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教授,以及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總監陳澤群教授。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指出,政府於去年成立了「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並推出了30項措施。商經局在推動當中的「銀色消費」項目時,已看到顯著成績。他舉例指出,展覽業近年在舉辦展覽時均有加入銀髮經濟元素,成功吸引不少銀髮族入場並帶動相關生意。另外,香港品質保證局也回應社會需求,從銀髮消費者的角度釐定一套準則,此外,「香港Q嘜優質產品計劃」亦將增設「銀色Q嘜」,相信可大大助力提升本地銀色品牌的形象及消費者的信心。
針對如何有效推動長者晚年康養問題,王小虎提出「三線並進」方案:一,打造權威一站式跨境康養信息平台,為長者家庭提供「看得見、比得了、敢決策」的信息來源,同時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二,構建「政府引領-市場運作-社會協作-創科賦能-效果評估」多方參與的跨境康養治理體系,促進兩地康養資源取長補短、標準統一,有效融合; 三,推出「有保障、可負擔、個性化、高質量」的多元產品及服務供給,為不斷增長的跨境養老需求提供科學決策。

香港面對著人口老化而帶來的社會結構性問題,樓瑋群教授發現,香港長者出現的貧富懸殊問題,銀髮經濟市場須要針對不同收入的長者而推出適合的產品和服務。她並觀察到,隨著社會發展,香港近年呈現「新家庭主義」,其涵蓋內容包括(1)長者的健康和長期照顧風險管理、(2)家庭資源如何跨代傳承及管理,例如涉及物業信託保單等,以及(3)家庭需凝聚共識以治理平安三寶和身後事等安排,這些「新家庭主義」都可成為銀髪經濟注入「動力」。此外,她從數據發現,近半數五十歲以上人士都有持續學習的習慣,她因此期望銀髮經濟應與長者建立的價值作出契合,讓他們在消費時可實踐出來。
就如何釋放長者勞動力方面,陳澤群教授指出,香港65歲或以上的就業率明顯較其他海外地方為低,例如日本錄得54%就業率,香港只錄得14%而已!他認為長者延長就業不但可積累財富,有助減少對政府財務倚賴,對個人而言也可擴闊社交和人際網絡。此外,鑑於本港整體勞動人口正日益減少,提高本港勞動人口參與率就顯得迫在眉睫,在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後,他認為政府應積極鼓勵企業提高退休年齡,由現時普遍60歲再逐漸增加到65歲或更高,以及增加對中年及較年輕長者學習及培訓支援。

李世榮最後針對各位嘉賓的發言作出總結,他認同王小虎教授所言長者需要專屬交流平台以助長者多元了解社會;同時,他認同陳教授關於本港再培訓計劃的內容過於狹窄,集中於培訓低技術技能,未能與社會發展同步的看法,他並指出從香港長者就業人口較低的原因與本港並沒有法定退休年齡,各機構退休計劃零散不一有關。 他亦深表認同樓教授提及,香港長者人口基數缺乏規模,必須結合大灣區人口以擴濶各類長者服務及產品的多元性,從而使長者有更多選擇,而並非「被迫性接受」。

至於現場嘉賓提出建立「退休人士人才庫」的建議,李世榮認為值得深入研究,如納入家居維修人才可發揮其專長;另外,對於有與會者提及中小型私人安老院舍對社區的貢獻,李認同和肯定他們的價值,但期望院舍應與時並進,考慮適度作出轉型,期望各方持分者與政府應加強溝通。
新聞聯絡:
銀髮經濟發展聯盟召集人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李世榮(9797 739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