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尼、黃俊碩歡迎港交所就檢討第十五A章 結構性產品進行市場諮詢
- 民建聯
- 3天前
- 讀畢需時 2 分鐘
2025年9月30日
今日(30日)香港交易所公布「第十五A章- 結構性產品」市場諮詢。民建聯財經事務發言人、選委會界別立法會議員陳仲尼及會計界立法會議員黃俊碩對有關諮詢表示歡迎,諮詢內多項改革除了為發行商提供「拆牆鬆綁」的便利以外,亦有提升市場效率及保障投資者的舉措,相信能夠進一步提升本港證券市場結構性產品的競爭力,以及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結構性產品市場發展蓬勃,誠如諮詢文件指出,結構性產品的成交額自 2007 年起每年都位居全球首位,於 2024 年,聯交所佔全球結構性產品的成交總額約 65%,而另外四大交易所1則合計佔約 23%,充分顯示香港在有關市場的競爭力。諮詢文件就結構性產品內多個領域提出改革建議,其中包括有提升市場競爭力、加強保障投資者及提升市場效率。
在提升市場競爭力提出多方面建議,其中文件建議降低窩輪的最低發行價格至$0.15,並移除牛熊證的最低發行價格要求,陳仲尼認同有關改革建議,並認為該建議能夠為輪證及牛熊證的發行商提供更大便利性,讓發行商能夠按照市場最新發展,推出更貼市、貼價的投資產品,增加相關產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而文件建議倣效產品需要以相同的到期日和行使價發行,陳仲尼認為新建議能夠更方便投資者作價格比對,對於投資者而言亦是多一分保障。
在支持產品創新方面,建議取消《上市規則》內有關結構性產品的具體發行條款,並以product sheet載列不同產品的發行條款,黃俊碩認為有關建議能夠為發行商提供更多彈性,鼓勵發行商推出更多創新產品,進一步激活結構性產品市場。另外,文件亦建議將ETF納入結構性產品發行名單的要求,由40億元的公眾持股量改為10億元AUM,預計有10多隻ETF會受惠並納入名單,黃俊碩相信該建議可以同時推動ETF及整個市場的產品發展,進一步提升香港ETF市場的競爭力。
黃俊碩亦歡迎當局建議提高發行人的資本要求 NAV至50億元,對齊國際標準和現行做法 ,並引入持續要求,確保發行商有足夠的財力履行產品條款,為投資者提供更大保障,令資本市場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下持續發展。
傳媒查詢:
陳仲尼議員 5398 3885
黃俊碩議員 5978 900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