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優化九龍城旅遊配套及打造「九龍新海濱」意見調查

已更新:5天前

2025年7月6日


[背景及目的]


九龍半島擁有得天獨厚的維多利亞港海景資源。近年政府積極推動發展維港兩岸新海濱,如尖沙咀海濱、觀塘海濱、灣仔海濱、北角東岸板道等,透過海濱長廊連接及休憩空間擴闊,逐步優化各項海濱設施,提供大量空間予公眾享用,如步行、緩跑及健身,深受市民歡迎。


然而,九龍區的海濱至今仍存在多處斷點,未能形成完整的休閒空間。位於九龍城區海濱就有三處明顯的斷點: 翔龍灣煤氣調壓站、海心公園魚尾石一帶,以及青洲英泥碼頭私人地段。這些斷點讓行人無法一氣呵成地欣賞維港美景。


年初,政府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及研究將紅磡站南面的臨海及前碼頭用地打造成設有遊艇會的海濱新地標;此外,隨著《保護海港(修訂)條例草案》獲三讀通過,我們認為應藉此契機,大力推動政府一併研究貫通九龍區海濱,建立「全民海濱」概念。


3月24日,民建聯九龍城團隊倡議「打造新海濱」,建議將九龍城區的整條海濱連貫接通,以紅磡黃埔海濱為起點,中間連貫土瓜灣及啟德;優化市建局小區發展項目《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KC-018)》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KC-019)》;改善現時海心公園之間的行人連接及周邊環境,最終目標是貫通黃埔、土瓜灣、啟德的海濱長廊,與尖沙咀海濱長廊和觀塘海濱長廊連成一線,成為本港的特色地標。


為了解市民對建設「九龍新海濱」的看法,民建聯九龍城支部進行意見調查,期望通過數據基礎,讓當局進一步知悉當前市民對未來海濱發展的期望。


[調查日期及方法]


2025年4月1日至5月31日,對象以九龍城區居民為主,以線上問卷及設立街站形式進行,最後成功收集900位市民的意見。


[調查結果]


對於目前九龍海濱的設施及環境,逾半受訪者(58.2%) 表示滿意,(「滿意」(31.9%) 及「十分滿意」(26.3%)),數據客觀反映了近年海濱長廊的優化工程已獲得市民具體認可和正面評價。


接近八成受訪者(79.6%) 認為目前九龍海濱存有優化發展空間。


要發展海濱,受訪者認為優先要考慮,貫通九龍區海濱(56.3%)、其次分別是改善道路暢達性(47.8%)、促進九龍城區經濟發展(42.4%)及引入文化活動 (36.9%)。


現時那些海濱設施需要改善方面,有43.8%受訪市民認為紅磡渡輪碼頭最需要進行改善項目,其次是海心亭、海心公園及九龍城渡輪碼頭,分別以32.2%和31.8%。


普遍來說,接近九成市民認同(88.4%)發展「九龍新海濱」項目對提升香港國際形象帶來積極影響。


至於推動海濱長廊加快發展,超過52.3%受訪者認為要「加入商業活動元素」、42%與38.7%分別支持「修訂保護海港條例」及「公私營合作」。


[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成功收集900位九龍城區市民的寶貴意見,其中以紅磡、土瓜灣及啟德區等鄰近海濱的居民參與尤為積極。這些地區居民因地理位置優勢,對海濱發展展現出高度關注與熱情。調查結果不僅反映市民對現況的評價,更揭示了他們對海濱空間優化的期望。


數據顯示,市民對現有九龍海濱設施及環境持正面評價,同時認為仍有提升空間。接近八成受訪者認同海濱需要改善,說明九龍海濱已建立良好基礎,但在設施、景觀或交通便利性方面仍有優化需求,尚未完全達到市民心目中的理想標準。


在優先發展方向上,56.3%市民希望貫通海濱長廊,顯示他們重視海濱空間的連貫性與可達性;47.8%期望改善交通接駁,提升海濱便利度;42.4%支持促進九龍城區經濟發展,期待海濱活化能帶動區域繁榮。文化活動及景觀設施分別獲36.9%及31.8%的支持,反映市民期待海濱成為社交與休閒勝地。另有27.2%市民關注可持續發展,強調需在發展與環保間取得平衡。


具體設施方面,43.8%受訪者認為紅磡渡輪碼頭最需改善。該碼頭一帶已成為跑步愛好者的熱門路線,但近期因維修工程影響使用體驗。海心亭、海心公園及九龍城渡輪碼頭也被提出需要優化,土瓜灣下水花園與景雲街休閒小徑分別有15.1%和15.9%的改善需求。


為加快海濱發展,市民支持加入商業活動元素,透過經濟動力推動項目實現;同時認同修訂相關法規及推動公私營合作的重要性。37.6%和35.6%的受訪者分別強調社區參與和與物業權人協商的必要性,顯示市民重視各方共識的達成。


令人鼓舞的是,88.4%市民認為九龍新海濱能顯著提升香港國際形象,有助強化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定位。結合2025年首四個月訪港旅客達1,600萬人次的利好趨勢,優化後的海濱有望成為新的文化旅遊亮點,延長旅客停留時間,促進消費,並為創意產業發展創造機遇。


總體而言,調查展現了市民對九龍海濱發展的熱切期盼,及其對提升城市宜居度與國際競爭力的共同願景。整合今次意見調查結果及各界意見,我們對九龍城海濱發展有六大建議及期望:


1. 打通紅磡至啟德段海濱

2. 提升海濱暢達性

3. 強化舊區與海濱之間的連接

4. 配合啟德體育園與青年驛站發展

5. 結合歷史文化發展旅遊

6. 支持「東維港灣區」規劃建設


建議政府先為現有地區配套設施進行優化,逐步開展各項改善海濱長廊的硬件建設工程,以「貫通九龍城海濱通道」為優先選項;與各社區持份者進行協商工作,如設立諮詢會或工作坊等,加強市民對海濱發展的參與度,平衡經濟發展和社區設施,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共同打造出一條連接順暢、舒適又充滿活力的九龍城海濱長廊。


【建議及期望】


1. 打造九龍新海濱:貫通紅磡至啟德段


當前九龍城海濱存在多處斷點,影響行人體驗。我們促請發展局把握修訂《保護海港條例》通過的契機,盡快提出貫通主要斷點的具體方案,打造「九龍新海濱」成為市民休閒和遊客觀光的特色地標,提升市民生活質素,並展示香港濱海魅力的重要窗口。


2. 優化交通配套:增設水上的士,提升海濱暢達性


我們建議全面提升海濱區交通配套。重點增設水上的士服務,升級紅磡及九龍城渡輪碼頭設施,增設電子班次顯示屏,協助體育園區在大型盛事過後有效分流人潮至不同地點。此外,建議在區內設計特色路標,方便遊客及市民前往海濱及主要景點位置;增設無障礙通道及照明系統,讓區內市民更容易到達海濱,提升行人體驗。


3. 強化舊區與海濱之間的連接


我們促請當局檢視並優化舊區與海濱之間的連接,包括支持市建局在其重建項目,通過整合周邊交通網絡,在城市規劃中預留充足空間,完善行人系統網絡,包括增設行人天橋、優化地面步道、接駁現有建築物及建立清晰指示系統等,以打造舒適多元的通道系統,讓居民能更輕易親近海濱,促進社區融合與活力提升。


4. 設立水上活動中心:配合啟德體育園與青年驛站發展


我們建議在九龍城海濱區一帶尋找合適地點增設水上活動中心。利用《保護海港條例》修訂的契機,在區內尋找合適位置設置浮動平台、多功能水上活動設施,提供獨木舟、風帆、划艇等水上運動場地,豐富海濱活動多樣性。建議定期舉辦水上運動比賽和體驗活動,培養市民親水文化,並為青年提供更多戶外運動選擇。水上活動中心可與啟德體育園形成功能互補,共同打造運動健康生活圈,進一步提升區域活力。中心設計應兼顧專業訓練和休閒娛樂需求,並配合環保理念,成為九龍海濱的新亮點。


5. 結合歷史文化:打造龍城新旅遊打卡熱點


九龍城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我們建議將海濱發展與歷史文化景點結合,打造新的旅遊打卡熱點。在區內設置故事化導賞路線,連接九龍寨城、牛棚藝術村、舊碼頭及海濱等歷史地標,講述區內獨特故事。善用科技如AR實境應用程式,展示各景點今昔面貌,讓遊客進行互動體驗,穿梭時空探索九龍城的發展歷程。以中國傳統節日為主題定期舉辦活動,如「元宵燈會」、「維港賞月夜」、「中元節水燈會」等,展現本土文化特色。在海濱設置「非遺展示區」,邀請傳統工藝師現場示範,讓海濱成為文化教育與體驗的重要場所,創造獨特的旅遊體驗。


6. 支持「東維港灣區」規劃建設


我們支持市建局「東維港灣區」規劃,創造更友善的海濱環境;包括在「五街」發展項目中嚴格執行建築物後移20米的規劃要求,創造寬闊海濱空間,並確保在擬建住宅與商業基座間設置不少於25米闊的海濱廣場;完善「小區重建新社區」道路及行人網絡,全面提升「海—岸—陸」連接性。




【新聞查詢】

立法會議員 李慧琼 (9457 9853)

九龍城區議員 吳寶強 (9337 2866)

Comments


訂閱《建聞》電子版和其他電子資訊

您已成功訂閱

  • Facebook
  • Youtube
WhatsApp Image 2022-07-21 at 10.55_edited.jpg
wechat.jpeg

 3582 1111

香港北角英皇道83號聯合出版大廈15樓

© 2024 by the DAB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