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電子 vs 實體教科書與電子學習調查

2022年11月28日



(一)調查方法


調查目的:了解中小學生使用電子與實體教科書的習慣和開支,以及家長對電子學習的意見

訪問日期:14/10/2022至21/11/2022

調查方式:網上問卷調查

訪問對象:中小學家長

有效受訪人數:228


(二)調查簡介


消委會早前公布調查,新學年中小學書費升幅高於通脹,加上受疫情影響,電子學習成為教學新常態,而採用電子教科書也逐漸普及,更有學校選用兼備電子版本的課本套裝,令書本費用大增,加重家長經濟壓力。至於電子學習已是大勢所趨,但對於學校、學生和家長而言,仍然面對不少困難和挑戰。


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早前有效訪問了228名中小學家長,了解學生使用電子與實體教科書的習慣和開支,以及對電子學習的意見。調查發現,近六成受訪家長的孩子同時使用電子及實體教科書,兩者合計費用$3,000或以上近六成,而逾六成受訪家長認為電子教科書不會減輕家庭財政負擔。整體而言,近八成受訪家長認為電子教科書都不能取代實體,而超過五成的孩子較喜歡實體教科書。


至於推行電子學習方面,超過三成受訪家長認為政府最需要加強流動電腦裝置及上網支援,超過四成半認為最需要為學校提供足夠電子設備,而近四成半認為學生面對最大的困難是在家中學習容易分心,四成半認為最需要協助家長監察子女的學習情況及進度。


我們建議加強電子教科書開拓及推廣、加強資訊科技津貼、鼓勵參加「優質教育基金電子學習撥款計劃」、加強教師電子教學培訓、加強調整課程設計、協助家長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度、加強保護學童視力教育宣傳等措施。


(三)主要調查結果及分析


1. 最多人同時使用電子及實體教科書


調查發現,最多受訪家長的孩子(59.2%)同時使用電子及實體教科書,其次是使用實體教科書(38.2%),而使用電子教科書的只有(2.6%)。以每年三千元支出為分水嶺,實體與電子教科書兩者兼用的支出最高,當中有(58.5%) 受訪家長每年用於購買的教材合計費用達到$3,000或以上;其次是只使用實體教科書,當中有(54%)每年費用達到$3,000或以上;整體費用較低的是只使用電子教科書,當中只有(50%)每年費用達到$3,000或以上。數字上顯示,實體與電子教科書兩者兼用的費用最高,結果反映部分學校或選用兼備電子版本的課本套裝,未有完全轉用電子課本,變相令購書費大增,加重家長壓力,正因如此,有(60.5%)受訪者認為電子教科書不會減輕家庭財政負擔。


2. 電子教科書難以取代實體書的優點


近七成(69.3%)受訪家長認為電子教科書在學習方面不會較實體優勝,主要是影響視力健康(52.5%)、難以集中精神(32.9%)及難做筆記(10.8%)。事實上,長時間觀看屏幕會導致眼睛疲勞,難怪過半受訪家長擔心子女眼睛受到影響。


調查亦顯示,近八成(78.1%)受訪家長都認為電子教科書不能取代實體,過半(53.1%)認為孩子喜歡實體教科書勝過電子,反映大部分家長和學生都對傳統實體教科書較為接受,畢竟要改變閱讀習慣和學習方式需要時間,因此,電子教科書要大幅度取代實體教科書仍需要一段時間。


3. 減輕書包重量是電子教科書的最大優勝


只有逾三成(30.7%)受訪家長認為電子教科書在學習方面較實體優勝,主要是減輕書包重量(45.7%),其他依次是提高學習興趣(21.4%),電子學習資源豐富(15.7%)及增加互動學習(10%)。事實上,家長一直關注學童書包的重量,而電子教科書可以幫助學生擺脫沉重的書包,而且聲音動畫兼具,可促進教與學的互動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4. 政府首要加強流動電腦裝置及上網支援相關配套


調查中,問及政府在推行電子學習上最需要的配套,認為要加強流動電腦裝置及上網支援(32.9%)、增撥資源,提升教師的資訊科技硬件配備(19.3%)、穩定電子教科書價格(18.4%)、製作更多電子學習教材及資源套(16.7%)、加強師資培訓(9.2%),及定期更新電子學習的軟硬件(3.5%),反映政府在推行電子學習上,需要加強各方面的配套支援,以達致電子學習的果效。


5. 學校首要提供足夠電子設備


至於學校在電子學習上最需要的配套,認為需要提供足夠電子設備(46.5%)、增加資訊科技人員(19.7%)、教師培訓(18.9%),及定期更新電子學習軟硬件(14.9%),反映學校要有足夠配套才能有效推行電子學習。


6. 最怕學生在家中學習容易分心


受訪家長認為學生面對電子學習最大的困難是,在家中學習容易分心(43.9%)、教師未能面對面指導(26.8%)、網課時缺少朋輩的陪伴與支持(13.2%)、學習環境欠佳(11.8%),及缺乏固網或無線上網設備(4.4%)。事實上,學校較多運用錄製教學模式,一般把學習材料、教學影片上傳,教學缺乏互動性,學生自然較易欠專注力及自律性低,家長往往需要陪伴、協助,甚至監督網上學習,對家長構成壓力。


我們過去曾接獲基層家長求助,指面對無力負擔平板電腦費用、網絡不穩定、欠缺足夠數據、學習環境差等困難,以致無法或影響網上學習,建議局方加強支援基層學童電子學習的需要。


7. 家長最想得到監察子女學習情況及進度的協助


受訪家長表示最需要的支援是,協助監察子女的學習情況及進度(45.2%)、資助購買電子設備(31.1%)、協助家長指導學生使用應用程式(14.5%),及提供寛頻網絡及流動數據卡(9.2%)。其實,疫情下電子學習對於家長來說是新常態,亦是一項新挑戰,建議學校提供電子學習和技術支援,協助家長更易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和進度。電子學習亦為家長帶來額外開支,尤其基層家庭,上網設備及費用等都造成沉重壓力。


(四)建議


一.加強電子教科書開拓及推廣


要推動學校更普及使用電子教科書,建議教育局與業界及相關機構互相配合,做好配套支援電子教科書的發展,加大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加強優化電子教科書的技術及功能設計,促進電子教科書的開發及應用,為學校和家長提供優質和價格合理的電子課本。


同時,鼓勵使用電子課本及推行電子學習成熟的學校跨校與其他教師多作分享,讓教師聽取業界及用家意見,對相關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有更深的認識,以循序漸進地推動電子課本的應用。


二.加強資訊科技津貼


加強教育局現行「資訊科技綜合津貼」,建議增撥資源支援學校購置更多電子學習設備(Smart Board, Touch Screen Monitor, VR,AR…) ,並加強優化學校資訊科技環境,包括硬件、資源和教師培訓等。同時,為教師提供電子學習裝備的津貼,以提升教師的資訊科技硬件配備,並加強為學校定期更新電子學習的軟硬件。另外,建議增加撥款改善聘請資訊科技技術人員的福利。


三.鼓勵參加「優質教育基金電子學習撥款計劃」


隨著疫情反覆,電子學習已成為新常態,我們鼓勵全港公營中小學(包括特殊學校)及直資學校申請「優質教育基金電子學習撥款計劃—流動電腦裝置及上網支援」,購買流動電腦裝置及相關設備(無線網絡路由器及流動數據卡)供有經濟需要的學生借用,讓學生獲得平等的電子學習機會,並促請已申請的學校加快完成採購程序,局方亦應加快審批申請,以幫助有急切需要的學生。


四.加強教師電子教學培訓


促請局方加強向全港有需要的學校提供技術或經驗支援,為教師提供更多網上教學技巧及資訊科技的培訓,提升教師應用電子學習的能力和教學質素。同時,應推出更多免費電子學習教材及資源套,讓教師有更多選擇,以減輕教師設計電子學習教材的壓力。


五.加強調整課程設計


疫情下網上學習已成為趨勢,證明電子教育的重要性,但對於教師而言是一項挑戰,而學生和家長亦需要學習和適應,建議局方在制訂課程時因應電子學習的元素(包括如各類輔助工具、資源、課程模式)加強調整各科目的課程設計,達致促進教與學的互動和果效。


六.協助家長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度


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進度,疫情下學校推行電子學習時,家長更難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及進度,建議設立電子平台形式的「電子手冊」,透過電子系統定期向家長匯報,或家長可透過電子平台向學校查詢孩子的學習進度。對於學習進度落後的孩子,學校應主動為他們提供學習支援,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質素和追上學習進度。


七.加強保護學童視力教育宣傳


當局應就學童網上學習對視力的影響,研究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對眼睛的損害,並加強保護學童眼睛健康的教育宣傳。同時,亦可在電子設備中加入「長時間使用」提示功能,而老師亦可教授並鼓勵學生做「護眼操」。


八.減輕實體教科書重量


建議鼓勵更多學校循環再用教科書;學校在編制上課時間表時應盡量多連課堂,減輕學生攜帶課本的數量;以及出版商應出版精簡和實用的課本,減輕課本的重量。


新聞聯絡: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兼家庭事務委員會主席 顏汶羽6600 2511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