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就基孔肯雅熱輸入風險約見環境及生態局局長
- 民建聯
- 7月3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2025年7月30日
近期,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 fever)在全球多個地區錄得案例急升,截至7月26日,廣東省佛山市已錄得超過4700宗個案。隨著暑假市民會較頻繁外遊,香港面臨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的風險顯著增加。為此,民建聯多位立法會議員今日(30日)約見環境及生態局謝展寰局長、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歐家榮醫生及相關官員,就加強本港防控措施及提升公眾意識提出建議,敦促政府未雨綢繆,防範疫情可能對公共衞生帶來的衝擊。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病毒性疾病,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長期關節後遺症。現時本港雖未錄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但必須警惕輸入病例引發本地傳播的可能性。為此,民建聯議員在會上提出多項建議,促請政府強化防控,包括促請當局要檢視各區的蚊患風險,聯同房屋署及康文署等不同部門公共地方、公共屋邨、公園等加強巡查,如發現蚊子滋生地,要馬上清理積水,採取滅蚊行動;加強巡查高風險地區如建築地盤及工地,對發現蚊子滋生的違規情況採取行動;此外,亦不要容忽視學校或領展管理的場所等非部門直接管理,但可能出現蚊子滋生的地點。議員亦建議當局參考佛山投放「滅蚊魚」的做法,考慮在港是否適用,滅蚊果效值得當局借鑒。
同時,民建聯議員亦關注到加強公眾宣傳及醫療及防蚊用品的儲備,建議當局透過電視、社交媒體及社區網絡宣傳防蚊措施,及善用地區的資源,例如透過關愛隊服務,向市民多作解說並派發有用物資。當局除了要提醒醫生對疑似病例保持警覺,確保醫院有足夠檢測及治療能力,亦要確保醫療及防蚊用品的儲備在市場上充足,以免出現搶物資的情況。當局亦可以推廣中醫藥的治療上的應用,令市民在治療時有更多選擇。
環境及生態局回應指將會密切監察情況,並將與衞生署、食環署及醫管局保持緊密聯繫,持續檢視防控措施。局方強調本港的蚊媒監測系統有效,並將持續進行防蚊工作,尤其是高風險地區。局方官員表示衞生署一直與深圳海關保持緊密聯繫,確保兩地的口岸防控措施到位,而衞生署已聯同醫院管理局提升本地檢測能力,確保本港一旦出現懷疑個案,可盡快進行化驗,以達致早發現、早診斷。當局亦表示已監察相關醫療及防蚊用品在香港的供應情況,並與供應商、藥房保持緊密溝通聯繫。有關藥物在本港整體供應維持穩定,當局亦會透過不同渠道發放最新資訊,讓市民可以安心。
民建聯將持續監察疫情發展,協助在地區推行公眾教育的工作,亦會透過社區網絡舉報有蚊患潛在風險的地點,預防蚊患及堵塞病媒傳播的途徑,保障市民健康。

傳媒查詢:
陳恒鑌議員9274 703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