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麗歡迎《施政報告》加大推動教育發展及精神健康支援服務
- 民建聯
- 9月1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2025年9月17日
今日(17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秉持「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的施政方針。民建聯教育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郭玲麗樂見政府從善如流,廣泛聆聽社會各界和持份者意見。政府將推出一籃子措施,推廣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和設施,包括推廣內地的愛國主義教育設施,將其納入特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加強法治教育、國民教育、國安教育、公布《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以及優化高中中史和歷史科課程框架,相信有效提升學生愛國愛港情懷,成為貢獻社會的未來主人翁。
報告提及擴大政府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至50%、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的超額收生自資學額提升至120%,有助吸納海內外學生來港升學及發展。另外,政府將拆牆鬆綁,鼓勵市場興建更多學生宿舍配套。郭玲麗認為,可促進延攬人才的長遠規劃,進一步推動和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亦能為香港注入發展新動能。
郭玲麗表示,一直積極推動中學文憑試DSE國際化,喜見報告提及透過不同國際和內地教育展覽和活動,向各界推廣文憑試在國際上的認受性。更建議政府可派員到訪不同國家和地區,並提供DSE資訊,擦亮香港教育「金漆招牌」之外,更能帶動相關的旅遊和文化交流,尤其是一帶一路及東盟國家。
此外,報告提及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並納入核心課程和加強教師培訓,有助培養學生掌握人工智能AI學習和應用,提升全球競爭力。郭玲麗指出,在課程加入AI素養教育及價值觀教育,讓學生更好使用電子工具。
郭玲麗強調,市民心理及精神健康至關重要,報告提及中學實施三層應急機制恆常化,並擴展至小學四至六年級試行,加強支援有需要的學生,樂見政府推行有關措施,為學童精神健康建立一道健康防線。另外,政府將於2026年增加六個地區康健中心推行「健康心靈先導計劃」,並由具備心理學或輔導學等學歷背景及訓練的人員提供跟進服務;以及於年底完成制訂「精神健康分層護理模式」,就各精神健康人員及持份者提供精神健康服務作出定位和分工,加強培訓專業人士轉介意識和建立轉介機制。郭玲麗期望,政府善用輔導師及專業輔導人才,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合適支援服務,建設更好社會的心理及精神健康防線。
傳媒聯絡:
立法會議員郭玲麗 5541812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