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恒鑌與陳學鋒實地視察西隧港島出口增建行車線工程進度
- 民建聯
- 1天前
- 讀畢需時 2 分鐘
2025年5月12日
三隧自2023年底實施分時段收費後,民建聯一直擔心西隧將會大量出現車流,因此提出在西隧港島出口處的其中往堅尼地城線改為前往中上環方向,相關建議獲得政府積極回應,路政署並於去年開展工程。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及陳學鋒於上星期五(即五月九日)早上獲路政署安排前往工地進行視察。他們視察後表示期望工程於明年完工後,除了達到擴容增量疏導車流效果外,車輛也毋須經常要切線匯合往中上環方向,大大減少混亂和致生意外風險。此外,議員並讚賞及感謝路政署積極加快工程,令完工時間大大推前半年。
按運輸署提供資料,西隧車流在一年之內明顯增加18%至約103 000架次,當中不少是來自前往中上環方向。為應對三隧分流實施後,大量車流直接衝擊西隧港島出口致出現擠塞問題,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及陳學鋒較早時提出,倡議於隧道出口位置新增前往中上環方向路段。
陳恒鑌表示,鑑於西隧出口現有設計是中上環及西營盤方向各佔兩線;然而,大部分車流大都以中上環作為目的地,結果隧道出口經常出現中上環方向路段擠塞,西營盤方向卻無車行走的不平均現象,而最為令人頭痛的是,駕駛者往往在隧道口才切線往中上環,不但險象環生,也造成樽頸混亂。為此,民建聯多次與政府有關部門商討,建議新建行車線以疏導車流,相關建議獲得路政署積極回應,並於去年火速進行工程。
陳學鋒引述路政署總工程師黃衍佳指出,由於西隧出口位置靠海,臨海地周邊已建成道路網等基建,新路段惟有在僅餘的綠化帶進行,令到工程別具挑戰,這包括在全長400米新建路段修改雨水渠井、建造道路排水系統等,此外,由於工程地基必須鑿地逾四米深,整個工程又只能在深夜或採取局部封路方式進行,可見工程確實殊不簡單。
兩位議員並表示,當工程完成後,架空標誌龍門架將會由目前三個改為兩個,他們期望當局在完成新增行車線工程後,除改善西隧出口交通外,當局也須密切注視西隧的車流狀況,檢視相關「樽頸」位會否因而向後延伸等,確保西隧往中上環一帶車流暢順。


新聞聯絡: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 (9274 7035)
立法會議員陳學鋒( 9212 2855)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