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回應政府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

2023年10月30日


政府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下稱《行動綱領》),勾劃北都發展規劃及時間表,點出未來3年的發展重點,以及10年的里程碑。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立法會發展事委員會副主席劉國勳議員表示歡迎。


北部都會區的規劃會以「產業帶動,基建先行」為主軸,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提出的雙城三圈,進一步提升至四大區域,對接深圳規劃,加強雙城的協同效應。劉國勳議員認為令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的功能及定位更清晰﹑更具體﹑更聚焦,象徵北部都會區由構想期,進入推動期,發展亦由概念變成行動。


就《行動綱領》具體內容,劉國勳議員有下列意見:


*產業帶動,基建先行*


《行動綱領》羅列一系列硬件建設時間表,劉國勳議員認為,要實現「產業帶動」,必須有政策推動,《行動綱領》未見著墨。另外,要做到「基建先行」亦必須做到基建先於產業發展落成,期主政府可以有所承諾。


另外,北部都會區原本估計,完成發展後,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增加日50萬新工作職位,但以產業帶動為主軸,再結合人工島發展等,按目前情況估計,人口數量或可減少,反而提升產業數量,住房的公私型比例亦應調整,以實現「產業主導」,令職住更均衡。


劉國勳議員認為,北部都會區主軸為「產業帶動」,要檢視成效,必須著眼於能帶動幾多新產業,創造多少經濟增長的角度去衡量,同時亦要向中央爭取有利產業發展的措施。


*增強北都辦編制及功能*


政府成立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北都辦),統籌、倡導及推動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劉國勳議員支持及肯定政府設立一個高層次的政府專責機構;然而北都以「產業主導」,故除規劃、工程專業外,辦事處應加入與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及品牌推廣的專才,制定北都發展計劃時,加入產業思維,以豐富及提升執行機構的統籌、倡導及推動能力。


*促進型﹑服務型政府*


過去政府部門主要擔任審批及把關者,而北都的發展是產業帶動,角色需有所改變,轉為服務型政府,並以推動北都的發展為主軸。事實上,發展局為加快房屋供應,亦設立「項目促進辦事處」促進較大規模私人發展住宅項目在動工前的發展審批申請,同樣在北都的發展中,劉國勳議員建議引入「項目管家」的概念,以協助企業處理競投用地、工程審批、人才簽證、申請政府資助等等。


*持續擴展規劃*


隨著經濟產業發展、基建先行及居住空間的需要,當局應持續更新空間規劃,以產生更大的區域協同效應,過去當局曾擴大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區範圍至流浮山及尖鼻咀一帶、擴大古洞北新發展區至馬草壟;而今次亦將新田科技城的規劃範圍擴展至牛潭尾,故我們希望當局能持續優化空間布局,包括規劃北環線沿線的用地,如凹頭、錦田北;毗鄰古洞北的古洞南,以至八鄉北等。此外,除了河套部分用地、新田科技城部分用地及沙嶺外,當局亦應在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內,尋找一些較成熟的用地推出市場,以盡快建立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的橋頭堡。


*定期更新進度*


2021年的《行動綱領》曾提及制訂「滾動」的北部都會區「十年建設進度計劃」,作為所有相關決策局和部門的基建發展和房屋供應工作目標,劉國勳議員期望當局能最快公布這份「滾動式」進度計劃及報告,以讓外界及議會掌握及監督《發展策略》的執行進度。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要取得成功不但需要港深相互配合、良性互動,更需要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特別是涉及人才、資金、數據及科研技術的雙向流動,仍至稅務及行業管理等法規的配合,這都需要中央政府鼎力支持,故當局亦要配置相關的人手及資源,以深入研究相關的中央政策並適時就尋求中央支持提出建議。


傳媒查詢: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 9782 740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