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學界攜手共拓深藍經濟潛力,香港海洋經濟發展聯盟正式成立
- 民建聯
- 7月14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7月15日
2025年7月14日

憑借全球頂尖的港口物流樞紐地位、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及領先的海洋科研實力,香港在海洋經濟方面具備獨特優勢。同時,在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中央財經委員會最新會議強調,要加強政策力度支援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背景下,近日,民建聯立法會議員何俊賢、陳恒鑌牽頭成立香港海洋經濟發展聯盟(下稱「聯盟」),通過整合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核心要素,並於今日(7月14日)舉辦啟動禮暨圓桌會議,凝聚各界力量為香港海洋經濟尋找高質量發展路徑。
聯盟於今日(7月14日)在立法會大樓舉辦啟動禮暨圓桌會議,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擔任主禮嘉賓、頒發顧問委任證書並作主旨演講。發展局、文化體育及旅遊發展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海事處、漁農自然護理署、機場管理局、中國旅遊集團、大昌行、珠江船務(企業)集團、廣東海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易識有限公司、嶺南大學、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等機構代表,以及立法會議員姚柏良參與本次會議,共同探討香港在海洋經濟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香港海洋經濟聯盟是民建聯十大政策平台之一,如今國家加強政策力度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而香港具備自身優勢,除傳統海運外,若推動濱海旅遊創新(如遊艇會、跳島游)、構建全產業鏈海洋漁業體系,以及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加速技術轉化出口等產業構想落地,將有效激活深藍經濟潛能,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
立法會議員何俊賢表示,海洋經濟的發展以及海洋產業的構想落地都需要政、產、學、研的良好互動。香港海洋經濟發展聯盟的成立,希望能夠提供一個恆常化的平台,讓政府、企業、科研團隊、專業人才及其他持份者能夠高效溝通,並集思廣益,共同推動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令更多海洋經濟相關項目在香港落地。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啟動儀式上對聯盟的成立表示祝賀,並介紹了當前香港海洋經濟在包括海島旅遊、生態保護、發展現代化養殖及其品牌建設、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等各相關領域的政策措施、成果及未來展望。他希望通過本次交流激發更多前瞻思維與合作契機。
在圓桌會議中,議題聚焦於體驗式海島旅遊及高端消費模式打造、海魚養殖業升級轉型、海洋科技創新及應用三大範疇。主講嘉賓從各自的專業視角出發,為香港海洋經濟的未來發展路向以及承接大灣區發展機遇提供了多方面的啟發。
在海洋旅遊發展方面,立法會議員鄭泳舜基於各區海濱發展現狀及可發展空間,建議為海濱用地拆牆鬆綁,提升市民到訪海濱的體驗,並把握大型水上體育盛事及遊艇旅遊的發展契機,推動海洋旅遊的持續發展。中國旅遊集團的代表指出,香港海洋旅遊仍有巨大發展潛力,建議深化文旅融合,開發特色項目,打造具備海洋特色的文化和旅遊目的地。
在遊艇旅遊發展方面,機場管理局的代表黃霖表示,機場遊艇灣將提供充足的遊艇泊位及配套服務,期望未來能構建全新的海空旅遊目的地。大昌行遊艇有限公司的代表胡純潔指出,香港遊艇市場在亞洲區內處於領先地位,除遊艇旅遊所帶來的直接收益外,相關配套服務如遊艇展銷、維護管理及人才培訓等需求亦持續增長,其發展前景值得關注。
在海魚養殖全產業鏈建設方面,廣東省海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廉東提出,應以海洋種業為起點,深化粵港合作,包括與香港漁業部門、漁民團體及企業協作,延伸「種業+牧場」產業鏈、推動標準互認,並整合文旅資源,構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範式。
在海洋科技創新應用方面,嶺南大學及易識有限公司均表示可為香港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援。嶺南大學的王沛欣教授指出,在海魚養殖、遙感技術監控及珊瑚保育等領域,均可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援。易識代表吳啟暉則表示,能為海上5G通訊提供低成本解決方案,最遠可支援至離岸92公里的區域,適用於風力發電廠、海上執法及休閒遊艇等應用場景。
最後,兩位聯盟召集人在總結時表示,此次圓桌會議為香港海洋經濟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多方面的啟發,未來聯盟將致力於加快推動項目落地、促進政府政策實施及法例調整,以推動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留言